|
食安丨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必須“嚴”字當頭近年來幼兒園 、學校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,不斷觸動了公眾的神經。 個別學校主要領導對食品安全工作重視不夠,對學校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認識不清,食堂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;部分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,食堂冷藏食品沒有分類且生熟未分開儲存、食品留樣不規范、存在超加工經營能力供餐的現象; 部分學校存在無證經營和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明情況,不少食堂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對消毒方式和具體操作不清楚,等等。 學生就餐 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校園食品安全絕不能陷入“一個和尚挑水喝、兩個和尚抬水喝、三個和尚沒水喝”的怪圈。 要強化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,明確校長、園長是學校、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,建立食堂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,對玩忽職守、疏于管理,導致幼兒園、學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,依據《食品安全法》相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。 要創建校園食品安全的“透明監督機制”。諸如創建用餐信息公開制度,包括進貨來源、商家、供餐單位等,均應在公共信息平臺發布,讓家長隨時可查可監督。 明廚亮灶 客易捷明廚亮灶以電子大屏的形式,向食堂營運方實時呈現后廚各環節規范操作情況,對工作人員、尤其是后廚人員行為進行監督管控,例如:未帶口罩、手部未清潔、未按規范流程操作等,及時糾正后廚錯誤行為,消除食品安全隱患。 系統支持高清紅外攝像頭實時監管后廚所有操作行為,同步食堂大屏播放,便于就餐者實時監督,陽光展示無死角,細節全面。打造校園食品安全的“透明監督機制”。 總之,只有落實好網格化、臺賬化的日常監管要求,堅持學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單位食品安全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,做到日常監管不放松,讓常態化監管發揮全天候效用,才能筑牢學校食品安全防線,使學生就餐既營養又衛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