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數字化運營賦能團餐新發展疫情反復之下,餐飲行業普遍受困。團餐行業業務主要集中在企業、學校等單位,受疫情影響很小,被業內譽為當前形勢下“最后一片藍海”,團餐的發展也被認為對餐飲業的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數據統計,2016-2020年我國團餐市場規模持續增長,市場總規模已從2016年的0.9萬億提升至2020年的1.5萬億,復合增速達13.6%。預測2023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國內的食品巨頭公司、互聯網平臺也在步入團餐領域,已經在布局連鎖化品牌。 新的行業形式對于經營多年的團餐企業來說不僅僅是發展機遇,更多的是面臨著轉型和升級的考驗,及時調整、快速反應才不會在飛速的行業發展中被無情的淘汰。 如今,團餐客戶更加重視消費體驗,從基本的衛生、吃飽到現在對就餐便利程度、菜品多樣化、美味程度都有著更高要求。同時,團餐企業同樣面臨著人力成本逐年增長、人員流動性增大、人員管理遇到瓶頸等各種現實問題。因此,消費者訴求的升級、企業管理效能的提高都推動團餐行業的轉型和數字化升級,行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。 目前,團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初期,率先嘗試轉型的團餐企業將有更大的競爭力。青島市標準化協會技術專家顧問、青島美佳美餐飲公司董事長楊乃奇先生表示:數字化的運用可以讓用餐者有更好的用餐體驗。比如就餐人員進入食堂后自主選餐,利用AI智能菜品識別自動核算金額,無人工干預,既避免人工出錯,又在疫情防控時期避免更多的人與人的接觸。再比如一些健身達人,上班時很難合理搭配飲食,控制卡路里攝入量,然而數字化運用通過菜品識別,用戶在結算界面可以看到菜品的營養信息和卡路里數據。大數據能夠描繪出更清晰的消費者畫像,讓企業可以為不同年齡、不同的工作的消費群體提供定制化服務,為用戶的膳食提供科學建議。 楊乃奇還表示:在食堂管理效能上,數字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智能機械的運用代替了一部分人工,例如智能機器人無死角消殺、智能機械手臂分餐代替傳統的人工打飯等等,既可以節省人工又可以控制食品安全風險。此外,在消防安全上,鼠患防治上 、熱鏈的溫度控制等新技術都能夠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。 數字化發展推動了消費變革,各行各業不僅加速奔跑于數字化轉型升級道路,更成為了所有商業實踐者的必修課。在當今消費升級的推動下,團餐企業的產品質量、服務體驗和品牌口碑將成為客戶選擇的重要衡量標準。團餐企業應重視全產業鏈發展、多元化經營,讓自身品牌成為中國團餐行業的“翹楚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