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校園團餐作為團餐行業中的重要領域之一,其食品安全與菜品配置問題引起家長、校方乃至社會的關注,然而學生營養加餐問題往往被人們忽視。目前,中小學生在膳食方面的常見情況是:早餐由父母在家制作或在小吃店隨便將就,中餐吃飽即可,晚餐大吃大喝,有些學生根本不吃早餐,更不用說兩餐之間的加餐。據某學校統計,有14%的學生在第二節課時便產生饑餓感,有72.5%的學生在第三節課時精神不能集中聽課,而不吃早餐的學生,在第一節課時就已處在饑腸轆轆之中,整個上午學習效果十分低下。營養學家研究指出,中小學生連續上四節課,大腦能量消耗為600千卡左右,占一日能量的百分之一,因此早餐必須是一日三餐中最好的一頓。另外,課間加餐是必要的,中小學生是體格和智力迅速成長和發育的時期,上午課時比較多,用腦強度比較大,加上青少年活潑好動,消化能力強,因而體內熱量消耗量也大,課間加餐實際上是補充營養的過程。

“提倡中小學生課間加餐,并不等于不吃早餐,也不能以課間餐代替午餐,而是早、中餐之間增加一餐,以補充及滿足學生對熱量和各類營養素的需求”,對于學生的課間加餐,應選用營養豐富、容易消化、符合衛生要求的方便食品,如牛奶、豆漿,面包、蛋糕、雞蛋、紫薯、餅干、菜(肉)包子、油條、堅果、巧克力等。多采取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后集中配送或食堂供給。此外,根據學生中營養素的缺乏種類和程度定制特殊加餐菜單,如在餐食制作過程中加入賴氨酸、鐵劑和維生素等強化營養素,這樣不但能補充熱能和蛋白質,還能起到矯治和預防營養缺乏病的作用。

團餐行業正朝著規模化、精細化發展,“營養加餐”既是校園團餐未開發的藍海,也是校園團餐領域的服務升級與進階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