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揭秘丨如何做好高校團餐服務高校團餐服務是保證高校教學、科研順利進行和滿足師生伙食服務需要的一項基礎性、保障性工作。 近年來,高校食堂規模化、標準化、機械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,綜合性多功能食堂發展壯大,品牌建設持續推進,食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,專業化水平日益提高,為保障師生健康、高校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,但也存在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、服務競爭力不強、健康飲食消費培育不足等突出問題。為推進高校團餐服務事業健康發展,保障食品質量安全,滿足師生對美好伙食服務的需求,進一步提升高校團餐服務高教事業穩定、發展的能力。 新時期如何做高校團餐服務 一. 加強食堂建設 1. 發展標準化食堂。 與時俱進持續開展標準化食堂示范創建,積極導入質量、食品安全、環境、職業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。推進老舊食堂改擴建。支持多樓層大型食堂建設,發展多功能體驗式餐廳。推廣應用食堂物聯網、智能化設施設備和中英文菜單標識,提升高校辦伙機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水平。導入現場管理實務,加強伙食服務全過程安全防控、監測工作。創建標準化食堂時要融入學校中心工作,充分利用食堂大廳和單間,提高使用率。為師生學術交流、文化沙龍、社團活動等交流活動提供場地服務。 2. 提高優質服務水平。 建立全校伙食服務大數據和菜品評估審批平臺,完善優質伙食品種質量評價制度,構建伙食服務技術研發創新體系和組織管理體系。全覆蓋菜品品質評定,加快應用新原料、新技術、新設備。統籌校內食堂整體、多業態規劃發展,開展各式各類美食節、節日食品展銷等活動。大力引進地方優質名小吃、異域美食,打造“一店一檔”特色餐飲服務,建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服務窗口。加大優質伙食品種推廣力度,提升伙食服務水平,提高師生滿意、職工滿意、學校滿意的滿意度。 3. 促進高質量伙食服務供給。 推進高質量伙食品種和服務配套銜接,提質增效。以基本伙為主,積極發展引入高質量風味小吃、中西式快餐、休閑餐飲、國際美食等餐飲業態,滿足師生對美好伙食服務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。加強營養套餐、藥膳滋補餐飲、功能性餐飲的研發、推廣和供應,進一步豐富完善伙食服務品種結構。 二. 建設中央廚房、完善供應鏈體系 1. 優化中央廚房品種結構。 大力發展標準化產品的中央廚房、規模化生產,建設中央廚房,統籌發展熟制品和半成品。因地制宜發展主食、熟食、特色飲品等成品品種,支持發展凈菜、半成品、特色調料包等品種,增加預包裝產品、節日傳統食品等生產供應。鼓勵集中研發(定制)、生產、配送營養套餐、功能性餐、會議餐等盒裝套餐。 2. 完善供應鏈體系。 發展智慧供應鏈,建設物流配送信息化平臺,支持整合食堂配送網點,降低配送成本。促進供應商、采購部門和食堂對接融合,推動線上線下互動(溝通)發展,促進伙食原材料配送便捷化。鼓勵開拓為師生服務的“互聯網+”、體驗消費等預包裝食品營銷配送模式,擴大增值服務,提高效益。建設低溫原材料、半成品等冷鏈儲運設施,制定和實施低溫儲運規范,確保食品安全與品質。 三. 強化伙食服務食品安全監管 1. 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。 研究完善食堂食品安全制度,健全原材料采購、運輸、貯存、加工和售賣等管理制度。修訂提高熱菜、冷葷、主食、糕點等品種制作標準;嚴格安全衛生要求,建立原材料質量分級體系,引導優質優價。制定中央廚房品種工藝標準,規范加工行為。制定中央廚房食品安全檢測等機制。監督指導中央廚房按標依規生產。 2. 加強伙食服務全程管控。 落實“明廚亮灶”、陽光餐飲工程。建立食品安全責任制,建立健全采購、配送、儲存、加工和售賣等全過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。加強采購源頭管理,嚴格加工、烹制、售賣、留樣、剩余食品管理、二次加熱等制作環節監管。引導食堂和檔口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。任何食堂和檔口不得擅自采購伙食原材料。實施食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,對采購、庫房、運輸車輛、食堂檔口實行精準化、全時段管理,健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,及時發現并消除風險隱患。 四 . 完善保障支持措施 隨著5G時代的到來,數字化技術將更加有效地為高校團餐服務帶來移動化、自助化、智能化消費體驗。科技創新正引領餐飲行業發展。高校伙管部門應推動伙食服務提升科技創新,從原材料采買、食品快檢、物流配送、制售過程、留樣管理、經營管理到移動支付、數據計算等在內的全方位創新。提高先進工藝、先進技術和智能裝備應用水平。將智能炒菜機、移動支付、人臉支付、智能稱重、大數據應用等信息化工具帶進高校食堂。提高高校團餐服務質量,提升伙食服務保障工作整體水平。 |